“爱为生生之本,忍为不育之根,余矜惜名节,常不能舍己救人,宜无子者三。”万物的生长得到天地的化育、爱护,一个人的成长得到父母、长者、师长种种的爱,所以爱是生命之本。“忍为不育之根”,“忍”是残忍苛刻,会伤害生命。而且“余矜惜名节”,还是都为自己想。比方说你今天去做一件好事,可能别人会调侃你、挖苦你,会说一些风凉话,你还做不做?纵使别人不理解你,还误会你,但是只要能够利益人,还是去做。而且要舍己为人,了凡先生不能舍己为人,这就是吝啬,“宜无子者三”。
第四,“多言耗气,宜无子者四。”话讲太多,首先伤元气;第二,“话说多,不如少”,言多必失。话多的人一般来讲就是心里浮躁,才会噼里啪啦一直讲话。《易经》说“吉人之辞寡”,吉祥的人话少,一开口就是能利益别人的话,平常废话不讲、闲话不讲;“躁人之辞多”,急躁的人话就特别多。你的话很多,心又浮躁,考虑不周全,可能就会得罪人。“三思而后行”,“话到口边留半句”,这都是给我们在言语行为方面的重要提醒。而且假如话多,又伤到别人,那就折福了。又耗气又折福,难怪没有孩子。
“喜饮铄精,宜无子者五。”喜欢喝酒,折损自己的精气。“喜饮铄精”、不惜元气的人,一般无子,纵有后代,孩子大多身体孱弱,或者有可能夭折,体质太差了。
“好彻夜长坐,而不知葆元毓神,宜无子者六。其余过恶尚多,不能悉数。”第六点谈到了凡先生喜欢整夜打坐。一般打坐是修定,修定之后没有烦恼,精神清朗,智慧如涌泉,这是入定的状况。假如在那里打坐头都在那里一直点着,那叫打瞌睡,不叫打坐,不叫入定,那叫硬撑,所以会耗元神。你假如看到这个情况就送他一句话:“躺着睡比较舒服。”其实人为什么硬撑?装腔作势好面子,好像很有修养,其实是在打瞌睡,最后还损了身体。修行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,不能硬撑。而且会硬撑的人往往有个人格特质-好胜,要比别人高很多,把别人比下去。没有必要这样,修身应该是越修越谦虚。
林则徐先生谈到“十无益”,都是人生道理彻底开显、非常可贵的教诲。其中林公提到,“父母不孝,奉神无益”,连父母都不孝顺,每天去拜拜没有用。所以古人提醒我们“堂上二老(我们家里的老父老母)是活佛”,你真正孝养父母,那是真正听古圣先贤的教诲,听佛菩萨的教诲,不孝父母,再怎么拜都没有福报。“兄弟不和,交友无益”,连兄弟都不友爱,哪怕朋友一大堆都是酒肉朋友,不是真心朋友。还有,“存心不善,风水无益”,心地不好,龙穴都变鼠洞,再好的风水都被破坏了。风水是动的,不是不变的。真的,很多读书人本来所住的是断子绝孙的地方,他一住最后五子登科。
还有一个有关身体的,“不惜元气,服药无益”,不珍惜自己的身体、精气神,哪怕再有钱,去买一大堆珍贵的补品、食物,还是没有用的,你这个身体的大根大本没有守住。大家注意看,现在有钱的人很多,但健康的人很少。医院盖得很多,可是健康指数一直下降,原因在哪?林公这句话提醒我们,预防重于治疗。现在的人日夜颠倒,元气耗得厉害,女孩子十七八岁身体就很差,真的遇到大风可能会被吹走,好像没什么气力。以后还要生孩子,还要照顾孩子,你说她的体力扛得过来吗?现在很多女孩子生理期都痛得下不了床,那都是吃呀、睡呀不正常,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