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有身命,还有慧命。身命来自于父母,父母生我们、养我们,所以恩重如山。慧命来自于老师,所以有一句古话叫“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"。这都是感念父母、老师对我们的栽培。
我们讲到杨时尊师的例子,所谓一分诚敬,如果他的心非常真诚恭敬,那他就得一分利益;有十分诚敬,他就得十分的利益;有百分诚敬,得百分利益;有万分诚敬,得万分利益。学校老师讲一堂课,学生收获的大小不是老师决定的,是自己的恭敬、专心决定的。所以自己能长多少智慧,都在于自己真诚、恭敬的态度。我们常说“程门立雪”,最后杨时确实得到程颐的真传,就是因为他恭敬。
再来看岳飞“精忠报国”的故事。岳飞是南宋的大忠臣,他所带领的军队非常地有纪律,纵使冻死,都不抢占老百姓的房子;宁可饿死,都不抢老百姓的食物。所以他的军队所到的地方,都得到老百姓的爱戴、拥护。带军队能带到这样,不简单。岳飞的武功还有学问都非常好,他学射箭是跟他的老师周侗学的。他的老师传给他三百斤的弓箭,就是拉起来要有三百斤的力量。后来他的老师周侗去世了,他初一、十五都到老师的坟前去祭拜。到老师的坟前,他一定把老师教给他的武功,就是拉三百斤的大弓,射三箭,等于告诉老师,时时不忘老师教给他本事的恩德。所以尊重老师,很重要的就是依教奉行。
王莽乱政的时候,有一个读书人叫云敞。云敞的老师叫吴章,吴章想方设法劝王莽,希望他能回头,不要再专权破坏国家。结果王莽不听,居然还把吴章给杀死了。吴章有一千多个学生,王莽还说,只要是吴章的学生就不可以当官,就不录取他进政府部门。这一千多个学生听到了,很多人就不承认自己是吴章的学生,甚至于赶紧改投别人的门下。这就是没有道义、没有情义。老师被处死,施以腰斩。那时,只有云敞说,我就是吴章的学生。而且亲自去埋葬老师,他不怕谁来陷害他,他为了尽到对师长的情义,置生死于不顾。当时许多人由此对他非常地尊敬,王莽乱政之后,太师王舜大力举荐他,后来受到了重用。所以历代读书人对老师都非常有情义。
韩国有一个片子叫《医道》,有一个神医叫许浚,他的老师叫柳义泰。他去考试的时候,传说那个主考官跟他的老师有过节,假如他承认是柳义泰的学生,可能主考官就不让他考上了。他要进考场的时候,还有人跟他讲,你绝对不能承认你是柳义泰的学生。果然那个主考官问到柳义泰,许浚说,他就是我的老师。他心里想:我假如为了考上,都不承认我的老师,那我就忘恩负义了。其实这个主考官对他老师根本就没有什么看法,都是小人乱猜的。因为他的老师医术很高,人家都传说这个主考官嫉妒他的老师,其实主考官肚量没有那么小。他承认自己是柳义泰的学生,也考上了。这都是对老师很讲情义的体现。
还有一位宋朝的彭汝砺。彭公有学问,又有爱心,他的老师叫倪天隐,学问很好,对他倾囊相授。他的老师没有儿子,老师、师母去世,没有人送终,他就亲自给老师办后事,就像自己的父母去世一样,办得非常好。老师有一个很年轻的女儿,他就赶紧为她找到一个很好的对象,给她主持婚事,这样老师在天之灵就可以得到安慰了。所以他不只恭敬老师,还照顾老师的后代,这都是尊师很好的榜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