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节,陪母亲去祭祖,因为我从小是被姥姥舅舅们看着长大的,所以我对姥姥的感情比较深厚。
早上我和母亲6点准时到集合地点,三舅他们还没来,母亲让我们等人到齐了跟在三舅车后边走。以前没有在意这些细节,现在学习才知道母亲要求我做的,都是《弟子规》里教的,我对母亲的感恩与恭敬油然而生。
母亲买了很多姥爷姥姥生前爱吃的食物,以前,我会觉得人都不在了,做这些有什么用呢,其实这是母亲的一份孝心。
回来的时候,母亲流着泪和我说起姥爷姥姥的生前的一些事情。姥爷是个大善人,一辈子常常接济那些吃不上饭的人。曾经把一个快要饿死的陌生人带回家给救活了。姥姥一辈子为别人着想,而且心量大,别人对她好不好,都不放在心里,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去姥爷坟头哭泣,回来就当没事一样,姥姥活到96岁,头脑清醒,无疾而终。母亲不仅向我讲述祖德,而且做到了丧三年,常悲咽;视逝者,如视生。今天我能有福报接触到传统文化真是祖德庇佑。
从小到大,母亲做好吃的,比如煮饺子,第一锅必先让我给姥姥、大舅、三舅他们送过去,母亲时时处处都想着身边的人。母亲是村里有名的干净人,做事认真又有恭敬心,村里人只要求她帮忙,都会尽心尽力去做,从不计较得失。对于姥姥的需要,母亲都是第一时间做到,从来不和姥姥顶嘴,对大舅也是恭敬有加,母亲自己以言传身教践行孝悌之道,而且也真正做到了“父母呼,应勿缓,父母命,行勿懒,父母教,须敬听,父母责,须顺承。”
受母亲耳濡目染的熏陶,从小我就尽力对姥姥好,经常买老人家爱吃的东西,姥姥看我懂事,平时上学会给我零花钱,现在想一想内心都是暖暖的回忆!
母亲身上的优点太多了,孝顺、慈悲、真诚、勤快,说也说不完。现在学习,明白一些道理了,很后悔,以前总看母亲的缺点,对母亲埋怨,太不孝了。古人言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”,若不是祖辈存有善心善行,哪里有我今天美满幸福的生活呢!
通过今天的祭祖,知道了自己与祖辈的差距,发愿一定要常常念着祖辈的德行,学习他们把爱心、善心扩大给周围的人,希望自己有机会也能参与康老师的巡讲活动,做利国利民的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