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敬的各位老师:
大家好!非常感恩曹老师真诚深刻的分享,让我受益匪浅,感触颇深!听着老师细细地剖析,我也对照着自己,慢慢地翻着自己的旧账,细致地反省着自己的行为。
曹老师说她以前只注重表面功夫,没有从内心去改过,自己何尝不是呢?学习也近十年了,自己懂得了不少道理,表面上的大错大非基本上断除了,似乎还做了不少所谓的善事,在别人眼里也是很不错的人,甚至还被单位评为“公司好人”。但是由于没有在内心上下足功夫,现在看来,自己只不过是充当了一个“假好人”,名不副实!
反观自己的内心和言行,我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最大问题:没有温顺之德,内心忤逆、不随顺。目前,我们夫妻俩跟婆婆生活在一起,表面上我们团结和睦、其乐融融,可是只有我知道,自己每天的内心用“波涛汹涌、暗流涌动”来形容,是一点儿都不过分的。
从早上起床开始说起,如果婆婆说话声音大了,我内心就会嫌弃婆婆会吵醒还在睡觉的先生,还会想自己多会顾及别人的感受!该做早饭了,婆婆说吃小米粥吧。我就会说:“昨天刚吃过了,今天吃玉米茬子吧,每天轮换着吃营养合理。”内心就是不想随顺婆婆,还给自己的不随顺找借口说是为了营养丰富!中午了,婆婆说吃稠的吧。我随口就会说“还是稀的吧,对您身体好……”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,这是多么的忤逆不孝呀!自己的这种不随顺、不恭敬到了什么程度,有时候明明知道婆婆说得是对的,跟自己的想法一样,但是嘴上就是不想随顺,这是多么严重的恶习!
跟着老师学习传统文化以后,我知道了自己的这份忤逆、不随顺是源于恭敬心不足。康老师给我们讲了恭敬的三层涵义:
第一层、严肃的外表和恭敬的内心,可以用敬畏、敬重形容;
第二层、重视、尊重、认可、敬佩他人的意愿和行为;
第三层、奉献、礼敬、用礼物表达敬意。
反思自己,一直以有文化有修养自居,对于农村出身的婆婆一直有瞧不起的感觉,哪里还有敬畏、重视和认可呢!从第一层就没有做到!虽然自己想孝顺,并且每天早上一醒来都还在提醒自己“要恭敬,一定要恭敬!”但是做的还只是“孝事”,而不是“孝心”。
反思自己对婆婆的不认可、不重视是因为自己严重的傲慢——太自以为是了,处处觉得自己能力强,自己是对的。这种傲慢蒙蔽了自己的心,让我不知道感恩和敬重。而对婆婆的不敬畏似乎源于婆婆的温和、慈祥。我的婆婆是特别善良的人,她对我说话从来不会拉着脸,整天都是乐呵呵的。难道自己要遇到一个恶婆婆,每天训斥打骂着自己才能学会敬畏?我也太不知足、太厚颜无耻了!誓死要改了这个毛病。
康老师讲过,温顺之德、无私利他的恭敬心,是一个真正的人应该具备的品质,没有这两样品质,我们所做的一切善事都不会是“善”的。万幸的是,自己在这个世上还有个婆婆,可以在伺候婆婆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过失,可以在与婆婆相处中练习自己的随顺之心,可以长养自己的孝敬之德,从而让自己早日成为一个君子。
感恩曹老师的分享,它让我反省,让我惊醒。感恩康老师和王老师创建的学习平台,让我一天天地进步成长,感恩所有老师们的付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