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敬的各位老师:
大家好!本周学习了嘉兴包凭捐银修缮寺院屋宇的故事。舍银捐衣布,展现出大爱的心量,而他的那份真诚纯粹、无私奉献的心,尤其令人动容。一个人若能以真诚纯净之心行善,福报必然深厚。这样不仅自己能收获快乐幸福,也能让他人真切感受到爱与温暖,这便是“利人利己”的真谛——帮助他人,本质上也是成就自己,心怀仁爱的人往往最能体会生命的喜乐。
回想过往,我在生活中对家人的关心爱护其实远远不够。虽然也承担了不少家务,心中并非没有关爱,但言行间仍难免惹家人生气烦恼。我的婆婆出身在姊妹众多的家庭,自幼便下地劳作。她总是主动包揽脏活、累活、重活,经年累月的辛劳压弯了她的腰背。因生活条件艰苦、饮食不规律,再加上常年为家人操心,落下了严重的胃病。
在接触传统文化前,我十分不懂事,总揪着婆婆的生活习惯不放:她常用千滾水做饭,做饭也总是过量,剩菜剩饭她自己全包;又把敞亮的房间留给儿女居住……我多次直言:“您身体不好都是这些习惯导致的,千滚水不能做饭,剩饭剩菜、咸菜和过夜茶吃多了对身体有害。”此后,每当得知我要回家,婆婆便悄悄藏起剩菜剩饭,等我们离开后再拿出来吃。
如今想来,这实在是我作为儿媳的不孝。我只想到不健康的饮食会有隐患,却从未真正体谅婆婆的心意。她在困苦中养成了朴实、勤劳、节俭的品格,对自己近乎苛刻,却把最好的都留给儿女。饭菜做多、吃剩菜,看似是“坏习惯”,实则饱含着对子女深沉的爱——她在用自己的方式,竭尽所能给予儿女最好的一切。
跟随老师学习后,我深刻领悟到天下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相通的,纯粹而不求回报。有了孩子后,我更能感同身受婆婆的付出。对待父母,我们应当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,和颜悦色、顺从体谅,以感恩之心,用巧妙的方式给予关怀。相比包凭先生的赤诚真心,我仍有太多不足。不仅要在财物上慷慨互助,更要在生活细微处让父母、师长和家人感到舒心、安心与欢喜。
感恩老师的谆谆教诲,让我明白这些道理,避免因无知将爱变成伤害,留下终身遗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