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6月7日-8日,山西榆次小课堂迎来第一期开班学习,本来是妇联提供的场地,非常难得,我们提前一天就把会场布置好了。可是当天却临时通知我们,高考期间因档案密室在同楼,一切活动取消。大家没有因此灰心、抱怨,最后在王老师的家中组织了第一次小课堂的学习。
两天的学习,如同一面明镜,让参与者在反省中看见不足,在思索中锚定方向,老师们分享的字里行间,流淌着对自我成长的期待和圣贤智慧的坚定信念。
有学员坦言,以前只关注于为大家服务,却疏忽了自身学习的重要性,如今认识到唯有将学习与力行结合,方能在明理中修正行为,在实践中深化认知。
有学员将目标锁定于细微处:“先坚持《一日常规》前四条一个礼拜,再到一月、三月。”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培养恭敬心;有人从作息开始约束自己:“早上5点起床,晚上11点睡觉”,以生活习惯的规整作为“控制不犯错”的第一步。原来,成长从不是空泛的口号,而是把目标拆成“可触摸”的日常,在“小坚持”中积蓄“大力量”。
“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,教儿教女先教己。”谈及教育,有学员深刻反思:曾因自身懒散、不守规矩而苦恼于孩子的叛逆,如今终于明白“说教千遍不如做个好样子”——想让孩子懂规矩、有孝心,自己先要成为“守规矩、行孝道”的榜样。不能再把孝只停留在口头上,要多留意父母的需求,把“孝”从“念头”落为“陪伴与关怀”的行动。
“学习没有捷径,落实就是进步最好的方法。”这句感悟,道破了成长的本质——古圣先贤的智慧从不是高高在上的空谈,而是藏在“早睡早起”、“认真做好每件小事”、“先做好当下事再考虑其他”的琐碎里。有人从“放下自私、为别人着想”开始,有人从“不纠结、不执着”的心态调整起步,大家忽然懂得:所谓“开智慧”,不过是在日复一日的“守规矩、改过失”中,让心逐渐清明,让行为逐渐端正。
课堂上的分享,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满是“对自己较真”的坦诚。这份“直面自己、踏实践行”的勇气,或许正是小课堂最动人的意义。
离开课堂时,大家带走的不仅是笔记上的感悟,更是揣着“把日子越过越好的决心”。愿这份从课堂中生长出的觉察与行动力,能在每个平凡的日子里落地生根——让“知过能改”成为习惯,让“正己化人”成为力量,在一言一行、一事一物中,书写属于自己的“成长答卷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