积善之家必有余庆-会员茶坊-智慧家校社-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
关键字:
会员服务
会员茶坊 您的位置:首页>>会员服务>>会员茶坊
积善之家必有余庆
尊敬的康老师及《了凡四训》群里的各位学员老师:大家好!这周康老师继续以生动案例阐释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”的智慧。故事的主人公们皆心怀善念,舍己为人,毫无功利之心,每当他人遭遇困境,他们总是不遗余力地伸出援手并倾力相助。这份纯粹的善心最终为他们及子孙带来了福祉,印证了善行与福祉是紧密联结的关系。非常凑巧
简介          ∨

尊敬的康老师及《了凡四训》群里的各位学员老师:大家好!

这周康老师继续以生动案例阐释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”的智慧。故事的主人公们皆心怀善念,舍己为人,毫无功利之心,每当他人遭遇困境,他们总是不遗余力地伸出援手并倾力相助。这份纯粹的善心最终为他们及子孙带来了福祉,印证了善行与福祉是紧密联结的关系。

非常凑巧的是,榆树市一位老师的事例,可谓是给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”做了最好的证明:2022年,她的女儿曾一度处于厌学、抑郁的状态,甚至走到了自毁的边缘,夫妻俩面对此情此景束手无策,痛不欲生。在老师们的悉心引导下,这位老师意识到,唯有通过系统学习并改正自己的过失,才能改变现状。

此后三年,她勤奋学习,不辞辛劳,每天认真完成作业,并积极分享学习感悟……如今,她女儿已重返大学校园,丈夫从严重的脑梗中康复,并重返工作岗位,困扰家庭八年的拆迁款问题也得到了圆满解决——从原本的“需倒贴18万”转变为“获返20万”。从此,整个家庭走出了阴霾,迎来了明媚的阳光。

这种翻天覆地的转变,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“以善念修正自身”的巨大力量。

古时的家庭教育,以伦理道德为基石,使善心得以代代相传;如今的人们,通过学习来洞察自身的不足,摒弃恶习,修正心念,同样能感召福报——正如《尚书》所载“作善降之百祥”、“积善余庆”。康老师常言“未论行善,先须改过”,心是吉凶祸福的根源,改过自新乃是最大的善举。

这份分享给了我极大的鼓舞,也坚定了我向各位老师学习的决心。唯有在心念上警醒,在言行中修正,才能让善念落地生根,让家庭因“善心”而焕发新生。

愿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携手共进,以善为舟,驶向幸福的彼岸。

感恩老师的辛勤教诲!感恩大家陪伴学习,有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,无尽感恩!


二维码
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 电话:15941315013 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 QQ号:1234567 邮箱:admin@qq.com
Copyright © 2021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  京ICP备19029464号-3